学校主页|学科网站|本站首页|

学院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外语学科建设和翻译人才培养”圆桌论坛在我院举办

发布人:日期:浏览数:





(通讯员 马小雪 童雨莎)6月9日下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外语学科建设和翻译人才培养”圆桌论坛在我院腾龙楼613报告厅举行。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洪川,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军峰,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爱玲等出席论坛。论坛由副院长蒋莉华主持。

院长曾艳钰致辞,她对各位专家莅临学院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随后,她简要介绍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基本情况和近年来的建设成就,并就如何在学科建设中凸显国家意识及政治性、服务国家整体外语能力建设、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聚焦国际传播深化外语教育改革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在嘉宾代表发言环节,六位嘉宾分别做主题发言。陈众议对中国式现代化与外国文学发表了见解,并强调了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结合。董洪川聚焦于外语学科在新时代的生存发展之道。他指出,外语学科应构建高质量的教学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并与其它学科在学理支撑的基础上进行交叉融合。黄友义在发言中探讨了英文的必要性、翻译专业建设和翻译人才的培养。他指出,英文对我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在翻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其中利弊,充分利用好技术,并且聚集好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任文则通过三个过渡强调了翻译在价值塑造、文化传承和国际话语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三个过渡分别为从翻译教学到翻译教育的过渡、从传统翻译能力到融入国际视野与国际传播的翻译能力的过渡以及从个体翻译到国家翻译能力的过渡。张爱玲指出学科建设中分类培养的重要性,并对翻译科学技术发展下翻译专业生存之道发表看法。赵军峰就翻译是什么、翻译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阐释。他指出,应正确认识变与不变,树立正确识变、主动迎变、科学求变的意识。

自由发言环节,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清平,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军平,北京大学教授孙建军,复旦大学翻译系主任陶友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陈菁,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主任高明乐,中国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张法连,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扬州大学原副校长俞洪亮,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平等十一位专家学者展开讨论、发表看法。

本次圆桌论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外语院校、外语人才的相关讲话精神,深入探讨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外语学科的内涵式建设及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圆桌论坛。

上一条:我院举行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下一条: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3年年会在长沙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