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费乔荣 赵欣蕊 杨劼 曾凌楷)2025年6月10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在腾龙楼204会议室成功举办第二届“潇湘法语青年读书报告会”。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同步开放旁听,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参与。
本届读书会以“中西对跖互鉴,道言殊途同归”为主题,重点研讨张隆溪教授的经典著作《道与逻各斯》。在张弛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法语系八位硕博研究生围绕该书核心思想,从跨文化比较、语言哲学、文学阐释等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的阅读感悟和延伸思考。活动特邀张隆溪教授亲临现场,与张弛教授共同担任学术点评嘉宾。整场活动由方丽平主任主持,由曹雪、费乔荣和金晓童三位博士生以及岳思阳等多位硕士生协同组织。
活动伊始,方丽平主任着重介绍了本次读书会的三大特色:第一,邀请到享誉国际的比较文学专家张隆溪教授莅临指导,极大提升了活动的学术层次;第二,曹雪同学应张弛教授之邀撰写的主旨阐发,展现了青年学子出色的写作水平和学术潜力;第三,特别组织尚未入学的2025级硕士研究生线上参与,体现了法语系重视思想激发的学术传统。
随后,张弛教授受邀致辞,回顾了自己与张隆溪教授跨越四十余年的学术渊源。张弛教授谈及自己在本科阶段,因阅读张隆溪教授翻译的《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著)初识其学术造诣,研究生阶段又通过反复研读张隆溪教授选编的《比较文学译文集》《比较文学论文集》及其著作《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奠定了扎实的比较文学与西方文论基础。张弛教授特别分享了一则温馨的学术轶事:去年一次偶然的电梯相遇促成了此次读书会的邀约,张隆溪教授欣然应允。张弛教授以此勉励在场青年学子以学术前辈为榜样,认真研读经典著作,并期待未来学生们能与师长平等对话,共同推动学术进步。
接下来,张隆溪教授分享了《道与逻各斯》这部作品的写作缘起,重点回忆了198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经历。当时,张隆溪教授以“道与逻各斯”为题,对德里达等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文化的观点提出了独到见解。他指出,德里达将中文视为“非语音中心主义”系统的观点,忽视了中西思想在语言哲学层面的深层共通性。通过对“道”与“逻各斯”的深入比较,张隆溪教授阐释了这两个概念在各自文化传统中兼具“言说”与“思想”的双重意涵,并特别强调了钱钟书先生“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学术观点,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这场演讲后来发展为张隆溪教授的首部英文专著,成为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在学术研讨环节,八位硕博研究生先后发表读书报告,张隆溪教授与张弛教授从专业角度对每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细致点评和深入指导。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们就中西文化比较、语言哲学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火花不断碰撞。
本次读书报告会充分展现了湖南师范大学法语系“以研促教、教学相长”的育人理念。通过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既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又通过名师指点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深度交流,对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