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学院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教育合作迈出关键一步,“基础外语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在勐海县第一小学和打洛镇中心小学先后举行。紧随挂牌,学院组织的专家团队一行30余人深入勐海县一线课堂,他们作为湖南省外语基础教育的名师代表,通过系统诊断、课例展示、同课异构、评课议课与专题研讨,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即时赋能。这次跨越山海的携手,不仅将“一流学科”的优质资源深度植入边疆教育一线,更以一场扎实的教育实践,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助推教育均衡贡献了“湖师大范本”。
高瞻远瞩:高校资源下沉,服务边疆教育



勐海县第一小学的授牌仪式由校长邱富奇主持,出席仪式的领导有学院领导及专家团队、勐海县四大班子领导及教体局主要负责人。
勐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孔央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县四大班子及教育系统对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勐海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但外语教育仍面临师资能力提升、理念更新和资源供给不足等现实挑战。此次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外语教育实践基地”落户勐海一小,既是对勐海县教育发展的认可,更是高校服务地方、推动教育均衡的生动实践,为补齐外语教育短板、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搭建了重要平台。她强调,县委、县政府将全力支持基地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创造最优合作环境。同时希望勐海一小珍惜机遇,主动对接、积极学习,将优质资源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惠及每一位学生。
勐海县县委副书记、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岩书在随后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此次挂牌的深远意义。他指出,基地的建立不仅是勐海教育对接“一流学科”资源、补齐外语短板的突破性一步,更是通过“高校—地方—中小学”协同模式,为全县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核心动能。他强调,这一合作将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新时代边疆建设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院长曾艳钰在讲话中介绍了学院的学科优势与办学成果。她指出,学院外语教育积淀深厚,学科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突破。谈及实践基地建设,曾院长分享了学院与多地中小学合作的成功经验,强调“校地协同、资源共享”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她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勐海县基础教育发展的全局需求,开展系统性、多层次的帮扶工作:重点通过外语学科引领,带动区域教研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师资培训、课程共建和资源输送,夯实县域教育发展基础,为构建高质量区域教育体系注入持续动力。
随后,授牌环节正式举行,曾院长代表学院向勐海县第一小学授牌,标志着实践基地合作正式启动。仪式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定格这一重要时刻。
邱富奇表示,与湖南师范大学的合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对接高校资源,学习先进理念,致力于打造高素质外语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国门筑基:教育先行赋能,筑牢边疆未来


位于中缅边境的打洛镇中心小学,其教育承载着更为特殊的使命。这里的学生来自多个民族,部分学生具有跨境就学的背景,是展示国家形象、促进边境稳定与民族团结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挂牌“基础外语教育实践基地”,意义尤为深远。挂牌仪式由打洛镇中心小学校长王思处主持。
打洛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玉书兴在致辞中对湖南师范大学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地处中缅边境的打洛镇将教育视为滋养人才、筑牢发展根基的核心支撑。镇党委、政府始终优先发展教育,全力支持学校提升质量。她表示,镇党委、政府将全力当好此次校地合作的“服务员”与“保障员”,为实践基地的各项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扎根边疆,为打洛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勐海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管蕊在随后讲话中指出,此次揭牌是赋能边疆教育、破解外语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将搭建起“教研联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宝贵平台。她强调,县教体局将全力保障基地建设,并期望学校将其打造成县域标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让边疆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一流外语教育。
院长曾艳钰在讲话中指出,与打洛镇中心小学的合作不仅是“校地协同、资源共享”理念的实践,更肩负着服务国家边疆战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使命。她表示,学院将突出“国门学校”的定位,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在全面提升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外语教育的开放性与桥梁作用,融入国际视野与爱国固边教育,致力于将学校打造为展示国家教育形象、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长远发展的基础教育标杆。
此次在打洛镇中心小学的挂牌,是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精准滴灌祖国边疆的一次生动实践。它为打洛镇中心小学这所边境学校搭建了直通前沿教育理念与资源的桥梁,极大地拓宽了边疆学子的视野。这不仅关乎外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更是在教育公平、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巩固边疆未来发展根基上,种下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
教育赋能:聚焦课堂实践,助力师生共成长

此次合作立足于对勐海县外语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进行整体帮扶的长远规划,远非一次简单的仪式,而是伴随了一系列扎实的调研与实践。10月28日至11月2日,学院组织的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外语卓越教师团队一行31人,深入勐海县第一小学和第一中学,系统开展了外语基础教育问题诊断、课例展示、同课异构、评课议课及专家讲座等系列活动。来自湖南的11名外语基础教育名师,特别为勐海县一中的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课例展示与专题讲座。其中,在勐海县第一小学的帮扶活动,与西双版纳州教育体育局组织的“2025年秋季主题式大教研活动暨小学英语教研基地首次教研活动”实现了深度融合。学院李洪坤副教授对系列活动分别进行了专业点评。通过专家团队与当地教师的热烈交流,整个活动成功地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紧密融合。
学院依托其“一流学科”的深厚积淀,于2019年获批建立“湖南省外语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湖南省教育厅第六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此为基础,学院成立了“曾艳钰乡村外语教育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于2024年成功入选湖南省总工会重点支持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基于这两大高端平台与学院的智慧教学设施,学院构思并启动了“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基础教育实践基地网络”建设。该网络采用“大学+政府+学校”协同共建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设备捐助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辐射设立实践基地。首轮五年建设已卓有成效:目前已在省内建成13所“乡村外语教育实践基地”,在省外建成4所“基础外语教育实践基地”。学院以这些基地校为支点,以点带面,持续为全国外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践示范,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打造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基础教育品牌。
学院此行将优质教育资源精准投送至云南边疆,为勐海县基础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此次合作不仅搭建了“高校—地方—中小学”协同发展的桥梁,更在课堂实践、师资培养、资源共建等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此举有力诠释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教育均衡的使命担当,为边疆地区外语教育质量提升与长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这一探索,真正让“一流学科”的成果惠及边陲学子,在推动教育公平、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双方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通过定期互访、线上教研与课题共研,将合作推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计划逐步将帮扶范围拓展至更多学段与学科,并着力为勐海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确保帮扶效应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最终形成辐射全州的边疆教育提质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