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学科网站|本站首页|

教学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正文

朝鲜语专业学子走进科大讯飞:沉浸式体验"AI+语言"教学实践

发布人:日期:浏览数:

(通讯员:刘萱戴墨帆)当AI大模型走进口语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2025年4月14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师生走进科大讯飞中南总部,通过技术讲解、上机操作与场景化研讨的立体化实践,开展沉浸式口语课堂,零距离感受人工智能为语言学习带来的模式变革。

在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报告厅,技术专家向2022级朝鲜语系学生揭开了AI翻译的"智慧面纱"。通过动态拆解语音识别、语义解析、语境适应等核心技术模块,结合中韩双语实时转译的实景演示,学生们直观理解了神经网络算法突破语言壁垒的原理。"当俚语翻译出现偏差时,系统如何进行自优化?"面对学生的提问,任课教师韩艺敏结合前沿论文,阐释了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迭代机制。

实践环节中,学生们分组测试"星火"大模型的教育应用场景:从演讲即时翻译到学术论文语法纠错,从商务谈判模拟到文化典故解析。"系统不仅能识别韩语敬语体系,还能标注口语中的助词误用。"学生蔡宛辰在完成跨场景对话测试后,对AI的语境适应能力给予评价。

在创新工坊环节,师生围绕"AI时代的翻译伦理"展开思辨。针对机器翻译可能导致的语感钝化问题,技术团队演示了自适应学习系统——通过分析用户修正数据,AI可动态优化翻译策略。这种"人机协同进化"模式,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技术反哺的新思路。

"技术提升了语言转换效率,但文化内涵理解仍需人类智慧。"韩艺敏老师强调,本次实践既展现了AI翻译的突破性进展,也凸显了人文素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不可替代性。

本次口语实践课堂通过校企合作,验证了AI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三重价值:智能陪练提供即时反馈、虚拟语境构建多元场景、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随着技术迭代,人工智能正成为突破时空限制的"第二课堂"。这场跨学科实践课不仅让神经网络理论具象化,更在学子心中播下"技术向善"的种子,描绘出人机协同、文明互鉴的语言教育新图景。

上一条:区域国别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朝鲜语系师生赴蓝思科技开展访企交流活动

下一条:我院举办“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国际关系研究”系列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