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学科网站|本站首页|

外事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外事新闻 > 正文

吴漠汀教授出席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发布人:日期:浏览数:

2025年10月22日,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吴漠汀(Martin Woesler)教授近日出席第23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部长座谈会上就"深化中德文化交流与人才合作"提出多项建议。作为德中协会会长,他回顾了该会六十余年来推动双边关系的努力,特别提及疫情期间捐赠医疗物资的善举,并引用"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阐明民间外交价值。

作为《红楼梦》德文全译本译者,吴教授强调文学翻译是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建议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同时,他期待更多中国学者参与2025年香港世界汉学大会,并介绍了在湖南师范大学开展的中欧比较研究项目。他提出的加强人才交流、共建科研平台等建议获得与会领导认可。

在沪期间,吴教授专程拜访了资深翻译家张人礼先生,双方一致认同翻译工作是联通中德文明的重要桥梁。此后,吴教授应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张帆教授邀请,为约20名翻译工作者提供专业指导,协助将《中国民间童话》回译成中文,通过解析历史译本,帮助青年译者深入理解跨文化翻译的精髓,体现了对翻译传承与文化交流的持续奉献。吴漠汀教授曾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等荣誉,其多年来在中德文化交流领域的贡献备受肯定。

此次上海之行是吴漠汀教授践行文明互鉴理念的又一缩影,也折射出外国语学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深化拓展。近年来,我院积极发挥外籍教师的文化桥梁作用,使其从传统的语言教学者,逐步转变为“跨文化传播的推动者”与“中国故事的共情讲述者”。他们不仅融入日常教学与学术研究,更在课程建设、青年国际赛事指导等领域贡献独特价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全球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外教与本土教师的协同合作,已成为外语院校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吴教授与众多外教专家的实践共同表明:当语言教育与人文交流相融合,当“引进”与“输出”实现双向赋能,文明互鉴才真正具备可持续的人才根基与情感纽带。这条路不仅拓宽了教育的边界,更在润物无声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深厚而温暖的人文力量。

下一条:2026年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公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