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钰琪 傅馨可)为深入贯彻党的百年奋斗精神,激发广大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助力偏远地区学子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语醴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2025年6月23日至7月1日赴株州市醴陵三中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依托醴陵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陶瓷、烟花产业,实践团围绕“学习教育”主题,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直达乡村。
6月27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沈贤岚、副书记莫兰、副院长梁斌和专职组织员易小源一行前往醴陵三中看望慰问暑期社会实践团,并和醴陵市方面相关领导举行“语醴同行”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醴陵市领导包括醴陵市委副书记阳建、醴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醴陵市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及主任黎波、醴陵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峰、共青团醴陵市委书记黄成等,参加座谈会的还有醴陵市一中、三中等多所中小学的书记校长代表和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阳建指出,全国“百优”研究生党支部——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到来,为醴陵市的教育和文化国际传播注入了新活力。他勉励实践团要知行合一,多进行实地调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希望双方加强产业与人才合作,醴陵市将全力支持实践团工作,提供必要保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沈贤岚对醴陵市各界给予实践团的大力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研究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他希望实践团成员珍惜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为醴陵教育事业和陶瓷、烟花等多种产业的国际传播贡献力量。在座谈会上,双方就合作意向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在醴陵市建立“基础外语教育实践基地”,推动醴陵市学校加入“大中小学外语课程思政联盟”,促进校地深度融合发展。
依托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和外国语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平台,实践团队秉承学校“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围绕“放飞梦想,助力圆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匠心瓷韵,助力振兴”三大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英语主题活动,包括“学业解惑,梦想结果”分享会、“Glowing Heritage——流光遗彩”文化讲座、“与情绪和解——头脑小剧场”、红歌记忆大比拼、趣味英语闯关“E世界”、以及“向世界推荐醴陵——醴陵彩瓷”主题交流会等。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涵盖观众提问、知识竞答、你比我猜、英文歌曲跟唱和英文话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不仅为醴陵学子传授了实用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技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外语的兴趣与自信。实践团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切实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同时,实践团还在醴陵三中高一年级22个班级开展了关于学业压力、心理健康及陶瓷文化的调查问卷,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了精准解答,鼓励他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和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三中学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奠定坚实基础,也提高了三中学子的青年担当意识。实践团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前沿阵地,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展现出当代青年的大国情怀
此外,依托学科优势背景,实践团发挥专业特长,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深入调研醴陵市的陶瓷文化和烟花产业。团队成员首先前往醴陵陶润会生活艺术中心,拍摄制作英文宣传片,切身感受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蕴,为醴陵陶瓷品牌走向世界注入青春活力,助力湖湘文化精准国际传播。精美陶瓷由泥团而成,团泥、拉坯、上釉、烧制等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工人的精心操作。工厂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制作高品质陶瓷要求每位工人熟悉整个制作流程,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她强调,唯有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提升技艺,打造出更加精致的陶瓷。随后,团队一行受邀前往陶子湖艺术剧场,观看全国首部瓷文化烟花实景剧《国彩醴陵》,亲身感受千年窑火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深刻体会醴陵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传承力量。
此次醴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研究生党员的专业实践经验,也为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传播与教育振兴搭建了坚实平台,充分体现了全国“百优”党支部服务地方发展、推动教育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活力。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服务人民、为党育人为己任,不断提升自我、锻炼自我,彰显当代研究生党员改革创新、勤奋自律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和教育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