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纳克 杨爽)7月23日上午,我院“‘凤’起苗乡‘语’见四方”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凤坪村村委服务中心开展“汉字变变变”课堂,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们走进汉字与苗文的世界,感受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团成员肖盼、张晶担任课程主讲人,当地六十余名报名学生参加。
课堂伊始,主讲人肖盼展示甲骨文、楷书等不同字体的 “日、月、云”,并引导学生思考其演变逻辑。在授课环节,肖盼结合汉字演变的短视频生动展现了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历程,并从专业角度出发,深入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随后,张晶结合自身苗族身份优势,深入介绍了苗文的起源、演变情况、传承困境及现代保护意义,展示了苗文数字、自然类词汇等基础字形,并与学生们一同分析了苗文与汉字之间的笔画和结构的异同点。
理论讲解后,学生们在实践队成员的指导下,拿起毛笔,在纸上认真练习毛笔字与苗文书写,并积极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与收获。大家在实践中不仅掌握了相关书写技巧,更对文字所承载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课堂将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们在趣味中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书写技能,更增强了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传承和弘扬多元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