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为什么机器能下棋却很难走路:走向感官翻译(Why machines can play chess but struggle to walk: towards a sensory translation)”学术讲座于我院腾龙楼515报告厅开展。讲座由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翻译和跨文化研究教授兼翻译与口译中心主任皮奥特·布卢姆钦斯基(Piotr Blumczynski)教授主讲,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蒋莉华教授主持。
首先,Piotr教授从诺贝尔奖涵盖的几大领域引入,谈到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益处与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例如推进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预测蛋白质结构等等。同时也提出其可能会带来的未知性危险,例如经济衰退和自动化变革对未来人们就业的影响等。并通过引入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阐释人类会用自身具备的多种智力能力发掘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Piotr教授强调,人类无法被人工智能代替。有许多我们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人工智能却始终很难做到,例如走路、读取时间等此类无法被算法“计算”的行为。这是人类在数十亿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经验并刻写在基因里的行为,其并非仅仅涉及智力,还包含了全身上下感觉感官的作用。并对其中的“翻译”和“下棋”这两个行为展开阐述,Piotr教授谈到,翻译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语言,更是一种跨时空、全方位感官和经验的连接和转化。最后,在问答环节Piotr教授和蒋莉华教授对我院四名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及深度讨论。
本次学术讲座在Piotr教授对人工智能和人类行为的深入剖析中,与会师生对后者的独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边界与方向。此次活动为我院跨学科交流提供了宝贵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