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下午,“美学体验的多元形态”(Varietie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学术讲座于我院腾龙楼601开展。
主讲人伊恩•丹尼斯(Ian Dennis)是渥太华大学英语系教授,同时担任生成人类学学会暨会议的秘书长兼财务主管。他已出版四部小说:《巴格达:一部浪漫史》、《星辰王子》、《捕盗人》以及《皇帝的刺客》。其学术著作包括吉拉尔理论研究《早期历史小说中的民族主义与欲望》、运用模仿理论与生成人类学的文学批评专著《拜伦勋爵与欲望史》,以及27篇经同行评审的学术专著章节与期刊论文。其书评作品见于《环球邮报》及多家学术期刊。他曾担任2009年与2022年渥太华GASC会议首席组织者,并共同筹办2013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会议、2019年纽约会议及2024年东京会议。目前正撰写题为《美学体验的多元形态》的广义美学理论专著。
讲座主要涵盖三个部分:吉拉尔(Girard)的模仿欲望理论基础,甘斯(Gans)的人类学批评与扩展以及现代性的挑战与对策。
讲座伊始,伊恩•丹尼斯教授通过抛出“为什么人要照镜子?”这个问题阐释“主体-中介者-欲望对象”的三角结构,提到现代性被吉拉尔视为一场持续的献祭危机,当欲望控制机制崩溃时社会便会陷入模仿危机,而替罪羊机制是解决群体暴力的一种传统方式。随后,他通过提出对吉拉尔理论存在的问题,引出甘斯对语言起源论的看法,阐述欲望转化为爱的可能性和身份形成的社会机制。伊恩•丹尼斯教授围绕吉拉尔和甘斯的欲望理论展开讨论,涉及模仿欲望、语言起源、社会结构与和平、身份认同以及消费主义等诸多话题。探讨了现代社会中欲望的表现形式、人们如何形成身份认同,以及消费主义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同时,还提及教育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身份认同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人们通过追求更有价值的事物来塑造更好的自我。
自由讨论环节,研二学生赵伟提出“身份”略微有别于“标签”一词的想法,认为标签是一种塑造身份的方式,以此来证明自身的价值。研二学生李雅涵谈到消费主义与身份构建的问题,认为在当代社会的商业主义下大多数人通过消费来塑造身份,这也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肤浅,不再去思考人活着的真正意义。
本次演讲阐释了生成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并阐明其作为美学体验分析方法的启发性价值。通过文学、雕塑、流行与古典音乐等多元艺术领域的具体案例,以及人体美学与自然景观等其他美学体验范例,展示该理论的诠释广度。同时与接受理论等其他理论模型展开对话并定位自身,同时论证生成人类学及模仿欲望理论在理解人类这一根本特质方面的独特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