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蒋丰壑秦思思陈卿瑞)2019年12月8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办的潇湘中法翻译论坛第一届研讨会在腾龙楼515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中法哲学与人文科学术语的翻译:困难、挑战与应对”。
开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致主持。她热烈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多所院校师生来带外国语学院,参与这样一场学术盛会。湖南师范大学梅军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词,表达了对论坛的支持和期望。值得一提的是,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先生(Olivier Guyonvarch)百忙之中出席论坛,代表大使馆对本次论坛表达了赞许,并希望借此活动加深中法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湖南师范大学法语系张弛教授对积极参与论坛的来宾由衷致谢,并提出对中法哲学与人文科学术语翻译实践的反思大有必要。
论坛上半场首先发言的是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教授、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荣誉总督学白乐桑先生(Joël Bellassen)。他以“法语与汉语的交会:邂逅与距离”为主题,讨论了中法互译中的语言距离,并通过一个实验测试,解释了不同文化人群对幽默接受的差异。随后,贵永华先生以描写庆吉街的段落为例对池莉小说《生活秀》的法语重译与反思,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以及普法战争中外交翻译错误成为导火索的例子,指出翻译在外交领域的重要性。随后,中南大学法语系张森宽教授由目的论翻译引出其关于“翻译”的几点疑问,着重强调了母语干扰的不可避免性。接着,武汉大学法语系王战教授通过“信、达、雅”三个方面讲述了商务法语教学中的术语翻译困惑与解析,并提出文学需要人文情怀。
在论坛下半场,武汉大学法语系吴泓缈教授谈了谈“能指”与“所指”二术语翻译背后所涉及到的知识,分别解释了“能”与“所”二者“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以及何谓“指”,并结合符像、符形、符义探讨了原非汉语所有的术语应如何翻译。湖南师范大学法语系副教授方丽平代北京大学法语系杨国政教授就帕斯卡尔《思想录》中的“自爱”及其它术语释义与翻译提出疑问并进行了一番剖析。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中心李建英教授从波德莱尔的“correspondances”,兰波的“voyant”和博纳福瓦的“présence”,讨论了法国现代诗学术语释义与翻译,指出不应将一个词的哲学意义与文学意义混淆。广西民族大学法语系杨令飞教授就法国后现代理论与作品术语为主题,通过“différance”、“romanesque”和“pataphysique”三个例子,强调译者需强化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并处理好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努力消除文化误读。中南大学法语系中英伦葩副教授从《道德经》的法语译介,分析了老子形象在法国的变迁,论题新奇,发人深思。湖南师范大学法语系方丽平副教授以法语哲学术语中译的语境考虑和系统处理为主题,举例“entité”和“substance”两个术语之间的区别,讲述了对《摇滚哲学》翻译工作的反思。最后,湖南师范大学法语系张弛教授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是”被译为“我思故我在”的问题谈起,以儒道佛经典核心术语“道”的法译,与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术语“être”、“existence”的中译为例,对中法哲学思想核心术语翻译中的归化、异化与创化展开讨论。众教授的精彩发言迎来阵阵掌声,令听众受益匪浅。
论坛的最后,白乐桑先生引用海德格尔的名句“语言是存在之家”表达对此次翻译论坛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继续加强翻译研讨的支持。张弛教授再次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和嘉宾,并以讨论和展示也许有限,探索和发现是无限的为结语,表达其对所有学子的殷切期望。
此次论坛汇聚了法语界众多专家、教授,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探讨了中法翻译中的问题,为听众敲开了中法翻译的知识大门,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世界。接下来,潇湘中法翻译论坛将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集中研究中法双语的翻译问题,在推动法语语言专业建设不断上台阶的同时,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中法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