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学科网站|本站首页|

学术讲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管理 > 科研动态 > 学术讲座 > 正文

金丝燕教授讲法国早期汉学的视域转变

发布人:日期:浏览数:



(通讯员 杨逸 彭瑞雪 李怡 金晓童)5月21日下午,在Zoom会议平台上,法国阿尔图瓦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系金丝燕教授做了题为《法国早期汉学的视域转变》的线上学术讲座。

金丝燕教授在北京大学获法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2)和硕士学位(1984),在索邦大学(巴黎第四大学)获法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1992)。她现任法国阿尔图瓦大学(Université d’Artois)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子学院法方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副主编。

此次讲座面向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师生,国内外部分高外校师生在线旁听。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弛主持此次讲座。他代表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对金丝燕教授表示热烈欢迎。

金丝燕教授首先介绍了她的“跨文化中国学”研究着眼点与理论支撑。随后,她层次分明、有详有略地介绍了法国早期汉学的视域转变。她以分享其《文化转场:法国早期汉学视野》书稿的独特形式,向有志于学术的师生们示范性地展示其资料库框架的构建过程,以及同步进行的思辨过程。

金丝燕教授共分为四个部分讲述论题:(一)十六世纪法国对中国的期待视野:儒家经典-中国的文化身份;(二)十七世纪法国对中国的期待视野:一个遥远帝国的文化借鉴;(三)十八世纪中国在法国:经典的文学艺术中国;(四)十九世纪法国对中国的期待视野:文学中国。

十六世纪的法国从儒家经典入手阅读中国,此时儒家经典代表中国在欧洲的文化身份。十七世纪的中国仍然是遥远而理想的文化帝国。法国通过欧洲其他国家传教士阅读中国,并开始直接与中国交往,但文学尚未进入法国的阅读期待。十八世纪的法国开始主导中国在欧洲的接受,被称为“国王数学家”的法国传教士对中国典籍的拉丁语、法语翻译,为欧洲汉学的奠基石,中国文学也进入法国的阅读视野。到了十九世纪,文学中国进入法国视野,诗歌、戏曲、小说与佛经故事同步得到译介,法国传教士与汉学学者对儒学经典的翻译工作则继续推进。

二十世纪以来,法国汉学进入了新阶段,也更加多样化。金丝燕教授希望未来有学者能够对此进行系统性地摸底、梳理和研究。

在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金丝燕教授详细地做出了解答。

最后,张弛教授对于金丝燕教授的悉心讲述,表示诚挚的感谢,期待金教授能够与我们师生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以推进我们对法国汉学的教学和研究。

本次讲座中,金丝燕教授全面梳理了法国早汉学视域的转变。在演讲过程中,她言传身教地讲授了如何构建研究框架,同时进行思辨分析。这种独特的讲座形式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对学生们今后的研究学习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师生热切期待金丝燕教授再次带来深刻而精彩的讲座。

上一条:德语专业举行外语专业领航计划之“走近德语专业”主题讲座

下一条:南京大学法语系刘成富教授讲法国文学镜像中的非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