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学科网站|本站首页|

学术交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管理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麓山—侨裕青年学者论坛圆满举行

发布人:日期:浏览数:

(通讯员 刘恬)5月29号下午,我校外国语学院携手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了麓山—侨裕青年学者论坛,近三百名来自不同院校的硕博士生和青年学者远程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论坛由我院刘白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我院院长曾艳钰教授首先向会议共同主办方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表达衷心感谢,并向与会的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的近300名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引用B站《后浪》演讲视频引出此次论坛的宗旨:“让青年学者们在云端彰显青春风采、碰撞思想火花”,并寄语广大青年学者们在“时代的河流”中奋力奔跑,张扬年轻人独有的学术锋芒。来自我校和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四位青年学者分别作了发言,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陈兵教授,我校曾艳钰教授、阮炜教授和高荣国教授担任评议人,对每位青年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南京大学博士生刘洋的发言《<暴风雨>中的情感统治》从情感理论视角对莎剧《暴风雨》中普洛斯彼罗与卡列班之间的人物关系进行阐释,通过对剧本中情节和故事的考据,分析前者如何对后者实现“情感统治”,而后者又以何种方式进行“反叛”。阮炜教授肯定了其切入点的新颖性,但认为“情感”这一概念定义比较模糊,需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文学研究要有跨学科的视野,不应拘泥于文本研究。杨金才教授认为“情感”这个研究视角展现了莎剧独有的情感张力和人文关怀,建议深入作品所处的历史语境,借鉴后殖民观点,对文本意义进行更深入的批判性解读。

我校何冰琦博士的发言《俄罗斯的中国佛教研究(迄于1917年)》对俄罗斯近200年中国佛教研究史进行了全面梳理,概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俄罗斯佛教研究集大成者的成果和主要观点,阐述了俄罗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研究的发展历程、特征和优势。高荣国教授对研究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该报告是国内最新最全面的俄罗斯中国佛教研究成果,建议把研究放在俄罗斯汉学发展大背景下进行,并对研究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挖掘。杨金才教授认为发言人视野开阔,见地独特,文献基础扎实,问题意识鲜明,用中国的视角为我们认识俄罗斯中国研究打开一扇窗户。

我校博士生聂祝琳的发言《解构“我们”的神话:<屈服>对后9·11美国国家特性的再思考》以美国国家特性为切入点,对艾米·沃德曼2011年出版的小说《屈服》中的穆斯林身份认同困境、后9/11创伤与美国国家特性、美国主流价值观中的“我们”和他者等问题进行思考,认为沃德曼小说解构了美国主流话语中同仇敌忾的“我们”,审视并反思了后9·11时代美国国家特性重塑过程中存在的诸种问题,对当代美国国家特性的建构起到深刻启发作用。陈兵教授认为《屈服》涉及9·11事件、种族关系、美国国家特性等重要命题,选题很有研究价值。曾艳钰教授认为发言人的选题和角度都很好,运用了跨学科研究方法,引入了政治学理论和概念,打破了文学研究的局限性,结合文本对9·11后的美国社会风貌进行了阐释,有较好的宏观视野;但她同时提醒研究者用跨学科的方法做文学研究时,要回到文本,不能弱化文学的审美性。

南京大学博士生张诗苑的发言《由摄影到图腾:科伦·麦凯恩<歌犬>中的资本主义形象救赎》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对小说《歌犬》中的资本主义形象危机进行审视,认为小说中的肖像摄影展现了身体之上镌刻的阶级属性,主人公因自身形象的迷失试图躲进怀旧的光影之中,暴露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对历史的消解与当下视觉奇观的堆积。陈兵教授认为研究者理论运用熟练,论述有深度,论文结构清晰,展现出不俗的学术功底和研究能力。阮炜教授点评认为研究者学术功底扎实、分析精当,建议发言人在运用已有理论话语时保持一定距离,做一点自己的阐释。

最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宁教授致闭幕词,他对四位青年学者的发言高度肯定,认为青年学者们的确展现出“长江后浪”强劲的学术潜力,同时感谢作为“前浪”的几位专家评议人对每位博士(生)的发言作出的精当点评和宝贵建议,指出学术交流活动是青年学者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认为此次“湘江之畔”的湖南师范大学和“长江之滨”的南京大学在云端共建的学术共同体对青年学者的成长意义非凡。

 

上一条:第五十二期“麓山语言与文化论坛——语言学分论坛”成功举办

下一条:我校举办“美国历史、文化与外交”高端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