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学科网站|本站首页|

微观外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微观外院 > 正文

墨香穿越三千年 简牍连通中英情: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携手英国基尔大学学员探秘长沙简牍博物馆

发布人:日期:浏览数:

(通讯员 何君 程林甲)7月2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蒋莉华教授带队,何君及易艳萍老师携英国基尔大学暑期学校的学子们与志愿者团队走进长沙简牍博物馆。透过承载千年墨迹斑驳的竹木简牍,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与国界的文明对话,使古老的简牍文化在中英学子心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简册长廊:追溯文字载体的历史变迁



中英师生们步入《文明之路——简牍专题陈列》展厅,欣赏了战国楚简的遒劲篆书与秦汉木牍的浑厚隶书,人人屏息凝神,古之幸有简牍,今能睹其文采。展厅将实物与数字动画结合,生动呈现了中国文字载体从商代的甲骨卜辞到战国的竹制简册文书、直至东晋末年向纸质书籍过渡的完整脉络。英国学员们得知“一枚西汉户籍简等同于现代户口本”、“东汉‘九九乘法表’木牍早于欧洲千年”,纷纷惊叹中国古人的智慧;而闻之今日的名片传承于古代竹木制的“名刺”,当年官员们携名刺拜谒名人的场景赫然眼前,使英国学子们深刻领会了中国简牍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湘水遗珍:解码湖湘大地的历史基因



师生们转入《湘水流过——湖南地区简牍出土展》展厅,三国吴简的“柴米油盐账”让历史瞬间鲜活;里耶秦简中记录物资调运的"快递文书"再现秦代高效行政体系;走马楼三国吴简内详尽的赋税记录与市井账目生动勾勒出1800年前的社会生活点滴。今日英国学子们透过古人在简牍上留下的一道道承载文化符号的刻痕,静静倾听古老简牍“述说”着湖湘大地的历史日常和人文画卷,时空的界限瞬间消失,留存的则是对简牍文化深深的喜爱之情。


诗简亲题:体会青竹简联的历史承载




专题展厅参观结束后,中英师生们开启了简牍书写的沉浸式体验。他们亲手将竹片一一穿绳并编联成册,题之青睐的唐诗宋词,待墨汁晕染青简,卷之、捆扎并泥封,亲身体验中国古代简牍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深刻内涵。师生们纷纷表示一定将传统的简牍文化分享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们,使他们了解简联制作的方法和技巧,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简牍承载中国文字和悠久历史的重大作用,从而全面、立体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此次长沙简牍博物馆之行,中英师生们透过古老简牍,亲眼目睹了承载千年的文字,领会了湖湘文化的行政体制,也感受了湖湘文化的日常烟火。一根根竹简或木简化身文化纽带,联系着古今,跨越了语言障碍,牵动了中英学子们探寻中国古代文明的心,还指明了高校与博物馆文化联合培养的新方向。未来,双方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中英文化交流与互鉴添砖加瓦。


(活动结束,中英师生们手持自制简牍和长沙简牍博物馆王倩副馆长及工作人员一起留影)

上一条:中英学子同溯工业薪火 数字汉风焕新建湘街区

下一条:釉彩瓷都行,渌江烟火情:中英学子共探醴陵文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