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学科网站|本站首页|

微观外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微观外院 > 正文

中英学子同溯工业薪火 数字汉风焕新建湘街区

发布人:日期:浏览数:

(通讯员 何君 程林甲)7月5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蒋莉华教授带队,何君老师及英国基尔大学欧阳爱媛主任携英国基尔大学暑期学校学员及志愿者,奔赴衡阳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即上世纪50年代衡阳建湘柴油机厂原址,探索衡阳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程,感受建湘工业文化街区背后的历史沉淀与无限活力,活动得到了衡阳广播电视台和建湘文旅实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工业记忆:共探老城转型之路






中英师生们走进衡阳老工业基地文展馆,观看历史实物,如墙上巨大的齿轮、展台上各色型号的柴油机、橱窗里的429枚建湘印章等,图文史料及多媒体展陈,系统了解衡阳作为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车间办公室、钳工班、职工之家等场景展示则帮助师生们重现当年“衡阳制造”的工作环境和人文关怀。从早期工业的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再到当前的转型升级,每一段历史都深深吸引着英国学子们的目光。他们时而驻足欣赏,饶有兴致地与身旁师生一同追溯“衡阳制造”的工业记忆。





汉服印象:齐会科技赋能之馆



师生们穿戴上心仪的汉服和配饰,拾阶而上来到了三楼的唐朝诡事录VR国潮沉浸剧场,虚拟现实技术瞬间将大家拉回到唐代,体验VR技术打造的市井生活与悬疑剧情,使英国学员们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大家非常喜欢这种中国传统服饰,而且又是第一次体验汉服,所以都兴奋不已。大家认为将汉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令人耳目一新,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演绎大唐的传奇故事。



酱酒馨香:同品美好期许之酒




学员们迈入酒仓行酱酒(窖藏)交易中心,一边听取专业人员讲解酱酒酿造工艺与品鉴知识,一边举杯品味酱酒的馨香。接下来,大家转入了上个世纪的防空洞,和平年代成为了酱酒极佳的储藏地,甚至储有私人窖藏,如百岁酒、女儿红、状元红等,使英国学员们了解中国酒文化富含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和祝福,禁不住感慨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手作纪念:齐秀非遗传承之艺



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建湘工业研学基地,学员们听取指导老师介绍扎染及烧金箔画的原理、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了扎染的染料取自纯天然板蓝茎叶所制蓝靛泥,其工艺是绿色环保的。师生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折叠手中的纱布,用皮筋扎成各种形状,幻想着各自泡染冲洗后成型的图案。后面的烧金箔画是一个细致活,包括绘图、涂胶、烧箔、贴箔、扫箔和装框等步骤,大家或绘图,或涂胶,或贴箔,或扫箔......好不忙碌,尤其是绘图和涂胶过程,稍有不慎,整个作品可能就“面目全非”了。大家禁不住感慨“中国艺术真是一个细致活,一点都不能马虎”!作品完成后,学员们满意地看着手中的扎染和烧金箔画手作,为自己学会了中国非遗传承初级工艺而点赞,也会将自己所学分享给周边的朋友,带回自己的国家,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非遗传承。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蒋莉华教授在接受衡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谈到“学员们来到衡阳工业园区体验不同的文化手工和非遗创作,是他们了解衡阳、了解湖南、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法国学员Louise也说道“虽然是第一次来衡阳,我非常喜欢这里的酱酒工业;虽然我不会喝酒,但是我很喜欢酱酒的味道!我也期待下次能再来这里参观交流!”




此次衡阳工业文化之旅,不仅使英国基尔大学学员亲身感受到中国工业文明的历史纵深与现代创新,也让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跨文化交际中专业素养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当工业遗韵与汉服风华在数字赋能中交融共生,千年湖湘文脉焕发出时代新生。中英学子在学习交流活动中深化理解,筑牢友谊之桥,为加深两校、两国未来的合作助力!


(活动结束,中英师生们在象征衡阳建湘成功转型的两只巨手雕塑前合影留念)

上一条:共织友谊结 翰墨谱新章——英国基尔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学校结业仪式圆满举行

下一条:墨香穿越三千年 简牍连通中英情: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携手英国基尔大学学员探秘长沙简牍博物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