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佘贝宁)酥脆芳香的牛肉蒸馓子、鲜香爽口的龙脂猪血、外焦内嫩的油炸臭豆腐……随着一道道湖湘风味经典小吃的新鲜出炉,来自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俄语、德语、翻译等专业的学生们在任课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分组进行菜名翻译的实践学习。
4月16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湘文化传承传播》《湖湘文化术语英译与数据库建设》2门社会实践课的学生们在课程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郑燕虹教授以及授课教师叶冬、王培俭、杨安、陈天嵩、李蜜、孙雄辉、王耀光等带领下先后前往长沙市博物馆、火宫殿总店开展实践学习。
在长沙市博物馆,学生们参观了“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中流击水——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全面了解长沙人民以天下为己任,艰难求索、前赴后继、力挽狂澜,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的卓越贡献。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结合课前线上授课中杨安老师的讲授,对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湖湘文化习俗、礼仪、道德、制度等蕴含的“规范”展开挖掘、探究与分析。
在位于坡子街的火宫殿总店,火宫殿总经理周后长等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古牌楼、古戏台、金砖照壁、臭豆腐非遗馆、湘菜首府等地,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火宫殿的历史沿革及其所富含的宗教、民俗、饮食、消防等文化底蕴;陈天嵩老师讲解了火宫殿八大小吃的历史典故与制作技艺,重点对小吃所承载的湖湘文化内涵进行了阐释;郑燕虹教授、叶冬老师以中华美食翻译为例,分析了美食等非遗文化在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讲解了增译、减译、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的具体运用场景,引导学生要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心怀天下、开拓创新。
期间,学生们结合学习内容对火宫殿经典湘菜和小吃的菜名名称和制作过程进行翻译实践,并就新时代火宫殿的非遗文化“守正创新”“国际传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问题进行“探究式”分析和观点分享。进行观点交流与分享。
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积极推进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先后开设《湖湘文化传承传播》《湖湘文化术语英译与数据库建设》《文学翻译实践》《公示语翻译实践》《潇湘八景数据库建设》等一批社会实践课程,举办“外语学习知与行”系列沙龙,让文博展馆、田间地头、工厂企业、脱贫一线、改革前沿,都成为精彩的社会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