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学科网站|本站首页|

院友回忆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家 > 院友回忆 > 正文

师大与我

发布人:学工办日期:浏览数:

我是1984年9月入学,加入湖南师范学院(好像没有过多久就改名为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八四级三班的小集体,第一次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的生活,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班主任是尊敬的白解红老师。当时年龄也小(是班上最小的男生),学习上是懵里懵懂的,主要是靠老师们引导,手把手地教。印象比较深的是,我发音不好.白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发音,直到最后还说得过去。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就专业学习而言,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我刚上大学不久,在湖南农学院一位老乡师兄的鼓动下,把农业经济当作考研的目标,大学四年很多精力用于学习农业经济专业了,主要是靠自学,结果是考研时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专业成绩不错,数学没有考好,自然没有被录取。幸好,语文英语底子打得还算好,考研失利后又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双学士,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语文、英语、政治三门)进入人民大学学习。

大学几年对我影响巨大。除了老师的教诲外,我想分享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一定注意交上好的朋友,好的朋友绝对是正能量。我因为年龄小,学识和主见较差,幸运地交了几个学习好、能力强的朋友。一个是别班的陈端洪同学,他当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外语系,学问好,有主见,另一个是同班的魏增产,他特别好学、认真。我们经常玩在一起,讨论学问,最后还三个人一起到外面租房,集中精力考研。最后陈同学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现在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魏同学当年没有考上研究生,几年后考上北京外交学院,现在是北京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当时,我通过陈同学还有机会向高年级的优秀师兄学习,比如说八二级的王天成师兄,他毕业时考上北京大学法学院(天成师兄后来的行为不能否定他当时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八三级的贺松柏师兄,他毕业时考上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当时没有觉得什么,现在回过头来想,益友的砥砺对我帮助极大,在我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起到了引领作用。

1988年7月从师大毕业后,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就读双学士,两年后进入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后来一直在国内国外工作, 很幸运作为中国外交官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作为外交官,我很难用“成功”定义人生,但确实有一些个人的体会和认识愿意分享。

第一,好读书,读好书。不管从事何种职业,读书是打基础的事,在读书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能力。也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有两种能力会是终生用得上的本事,一是文笔好,不一定达到小说家的水平,但要会写、能写。清华大学已经把写作能力作为在校学生的必修课。二是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凡事有独到见解,不人云亦云。这两种能力容易让人有机会脱颖而出。

第二,人品要好,口碑要好。一个人再有才华、有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单位不可或缺或者独一无二的人。领导用人可以用张三,也可以用李四,有时做出选择就看人品、看口碑。人品差、人格有缺陷的人很难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的。我们并不一定能成为伟大的人,但一定要成为有底线、讲原则的人。没有底线、不讲原则的人最大的损失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也很难在社会上混好。

第三,只问耕耘,莫问收获。每个人的机会不一样,也不会经常出现,所以得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机会来了就抓住机会,而在等待机会的阶段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第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无论从国家发展还是世界趋势看,现在都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上大学不能眼睛只瞪着找一份好工作, 需要一些理想主义情怀,尽量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与优势所在,并结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争取视野开阔一些,格局大一些,作为大一些。在全球化时代,尤其需要世界意识与国际视野。在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经得住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时代变了,观念也变了。以前,学习只限于大学阶段,毕业了就工作,好像与学习无关了。现在,我们都得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只是继续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实现个人的成长进步,包括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类的中国智慧要求自己。小而言之,终身学习让我们个人走得更好、更远;大而言之,终身学习让我们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一个对教育外行的人来说,我对学校和学院发展谈不上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只有最真诚的祝福:祝愿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越办越好,我们越来越为之骄傲与自豪。

(作者系外国语学院八四级校友杨永红)

上一条: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圳校友会举办元旦登高祈福活动

下一条:聂青龙的创业故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