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学科网站|本站首页|

学术讲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管理 > 科研动态 > 学术讲座 > 正文

复旦大学高永伟教授讲座:剖析中国概念词于英语世界的传播密码

发布人:日期:浏览数:

通讯员:杜媛 刘淑恬)2024年12月21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腾龙楼515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院长高永伟教授应邀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概念词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的精彩讲座。本讲座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概念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现状与接受情况,分析中国英语词汇在英语中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文化输出的影响。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白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高教授以颇具湖南特色的“Hunanese”“Mao suit”“China”“Zongzi”“General Tsos chicken”以及“stinky tofu”等英文单词引入,令师生初步感知中国概念词内涵。随后,高教授从词典编纂,词典研究,词典史研究,词汇研究,术语研究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在学术方面的个人背景。接着,高教授深入探讨了中国概念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并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中国概念的数量、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的英文名称、猕猴桃与奇异果的命名争议、白酒(baijiu)在英语中的普及程度,以及日常食材如白菜的英文名称多样性等。

在分析中国概念在英语中形成的过程中,高教授细致地区分了音译借词、混合借词和义借词三种类型。他指出,音译借词广泛存在于饮食、艺术、动植物、政治等多个领域,主要以普通话拼音形式出现;混合借词则通过派生和复合的方式产生,其中描写词尤为丰富;而义借词则通过词义引申和仿译的方式进入英语,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全面剖析中国概念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时,高教授从传播现状、接受情况以及个案分析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强调,随着中国的国力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概念被英语世界所接受和认可。然而,他也指出,中国概念的传播效能和接受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在个案分析环节,高教授以茶叶名称为例,详细讨论了其在英语中的使用情况,并用实际案例和数据展示了传播效果和接受程度。他还提到了一些逐渐消失的中国概念,如狼山鸡、竹夫人、博山炉等,并呼吁全体师生应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使命,更是每一位文化传承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讲座最后,高教授提出了构建中国英语话语体系的建议。他认为,构建这一体系需要汉语词汇向英语的持续输出通过有计划的推广,增加英语中汉源仿造词、音译词等的数量,以此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体系,从而提升中国概念的传播效能和接受程度,让世界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提问环节,我院的朝鲜语系主任两名研究生均向高教授提出了自身的疑问,如“不断消失的中国概念是否有等级序列”“词典的选择”等,高老师都一一作出了详细解答。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白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高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并鼓励在场的广大师生应志存高远,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奋进,勇攀高峰。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中国概念词国际传播的学术盛宴,有助于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外院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研究的热情,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下一条:张爱玲教授为我院师生开展主题讲座: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专业教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