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学科网站|本站首页|

学术交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管理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曹波教授应邀在美国两所高校讲学

发布人:日期:浏览数:


10月8日,我校“英国、爱尔兰研究中心”主任曹波教授应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in Bloomington)东方学系邀请,在该校“中文导航中心”(Chinese Flagship Program)为近50名中文学生及教师做了题为“贝克特汉译的历程”中文演讲。

在演讲中,曹波教授将1969年诺贝尔奖作家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在中国的译介分作4个阶段,对各阶段的评介和翻译做了简练的梳理,并针对美国中文学生就精选相关译文的质量进行了讲评。演讲结束后,曹波教授就贝克特译介的价值、翻译与历史语境的关系、翻译标准等话题与在座的师生进行了交流。该演讲向该校东方学系的师生展现了贝克特作为西方重要“先锋派”作家在中国接受的历程,以及汉译的成就与问题。

曹波与陈雅芬教授等(中文导航中心,2019年10月8日)

演讲前,该校比较文学系原主任、“美国文学翻译协会”(American 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前会长米歇尔教授(Breon Mitchell)专程陪同曹波教授参观了该校利里图书馆(Lilly Library,专门收集文学名著的初版、孤本、手稿等),表示该馆将购入中文版《萨缪尔·贝克特全集》予以收藏。参观结束后,两人来到学校主图书馆的个人研究室,就贝克特汉译文献进行了亲切交流。

undefined

曹波与米歇尔教授(利里图书馆,2019年10月8日)

30日,曹波教授应埃默里艺术与科学学院(Emor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邀请,在埃默里大学“福克斯人文讲坛”(Fox Center for Humanistic Inquiry)做了题为“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Samuel Beckett: A Critical History”的英文演讲。

演讲中,曹波教授先结合历史语境对贝克特译介的前三阶段进行了精炼的分析,探讨了各阶段的特点和代表性译作遗留的问题,然后就进行中的第四阶段已确定的翻译原则和已获得的翻译经验进行了阐释,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贝克特译介展现了一个从“误读”到“纯粹审美”的“向内转向”过程。

undefined

曹波与讨论人(福克斯人文讲坛,2019年10月30日)

演讲结束后,曹波教授与“讨论人”(discussant)东亚系副教授赵美玲(Maria Sibau)、法语系荣休教授霍丽·约克(Holly York)和研究生院教授露易·欧维贝克(Lois Overbeck)就翻译原则、翻译与历史语境、贝克特的中国化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回答了在座听众的相关问题。该演讲向该校东亚系、英语系、比较文学系的师生及爱尔兰驻亚特兰大总领馆官员展现了国际“贝学”的中国视角,以及贝克特汉译与历史语境的密切关系。

undefined

曹波与爱尔兰总领馆副领事O'Keeffe(克斯人文讲坛,2019年10月30日)

据悉,印第安纳大学是美国公立大学中的“常青藤高校”,其“语言培训中心”面向全校开设60余门语言;埃默里大学在全美高校中排名第21位,其“福克斯人文讲坛”旨在推动全校“人文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与教学”。

此前,曹波教授按照美国政府对J1学者的行为规定,向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外事处(ISSS)分别提出了两次外出讲学的申请,得到了正式授权。在国家公派访学期间,他在国际知名贝克特专家欧维贝克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萨缪尔·贝克特书信集》第一卷(约900页)的汉译,推动了全球最大贝克特翻译工程的完结。

曹波教授长期从事贝克特的研究与汉译,是11卷本《贝克特选集》(2012)、22卷本《贝克特全集》(2016,“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和4卷本《贝克特书信集》(“十三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的重要策划者和译者,其成果得到了欧美同行的密切关注。

上一条:邓颖玲教授携研究生团队参加第三届海洋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

下一条:郑燕虹教授在“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首届专题研讨会”上做主旨发言

关闭